當你陷入長時間的情緒低落,是否也曾問過自己:「我是不是只要撐一下,就能自己好起來?」
在面對憂鬱情緒時,許多人選擇忍耐、壓抑,甚至希望隨著時間過去就會好。一般情況下,每個人都會有自癒的能力,但如果一段時間發現自己的情緒依然低落,那可能就是憂鬱症在作祟。
憂鬱症介紹與常見症狀
常見的憂鬱症症狀包括:
• 長時間感到悲傷、空虛或無望
• 對原本有興趣的活動失去熱情或愉悅感
• 精神疲憊、缺乏活力,即使休息也無法恢復
• 睡眠困難或過度嗜睡
• 食慾改變,導致體重明顯上升或下降
• 專注力減退、做決定困難
• 自責、罪惡感,甚至感到自己一無是處
• 有死亡或自殺的想法
如果上述症狀持續超過兩週,並對生活造成困擾,就需要特別留意並考慮尋求專業協助。
憂鬱症能自己好起來嗎?
輕度憂鬱症患者,若能透過休息、環境改善、運動、作息調整等生活方式改變,有可能逐漸恢復。然而,多數中重度憂鬱症患者,若缺乏適當的專業救治,憂鬱症狀往往不會變好,反而可能惡化,增加自我傷害或自殺風險。
憂鬱時該如何尋求協助?
面對憂鬱情緒,尋求專業幫助不僅是勇敢的表現,更是對自己的重視。以下是幾個實際步驟:
1.覺察自己的心情狀態
從紀錄自身心情開始,幫助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起伏,可以在起床、中午、睡前做紀錄,並簡短記錄發生的事情以及心情。
2. 尋求心理諮商
很多時候面對憂鬱情緒時,會陷入無力感當中,這時如果可以有位專業、可懂自己的人,會讓人安心許多,心理師可以協助評估目前的情緒狀態,並一起規劃後續支持的方式。
3. 必要時考慮醫療協助
如果憂鬱症狀影響到基本生活功能,例如長期失眠、食慾極度下降、出現強烈絕望感,建議搭配精神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藥物治療,與心理諮商同步進行。
4. 尋找支持系統
在專業協助之外,也可以尋找值得信任的親友,建立一個支持網絡。適度表達自己的感受,讓情緒有被承接的出口,也是復原的重要力量。
心理諮商如何幫助憂鬱症?
心理諮商能帶來的幫助包括:
• 協助理解憂鬱情緒的來源與意義
• 辨識內在的壓力來源與負向信念
• 建立情緒調節、壓力管理、自我照顧的技巧
• 修復受損的自我價值感,重建與自己的連結
• 一步步陪伴你走出封閉與絕望,重新看見希望
透過穩定而持續的心理諮商,即使在低谷中,也能逐漸找到自己的步伐,為自己點亮一盞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