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踏入諮商室,帶著不安、期待,或僅僅是「試試看」的心情。隨著與心理師的關係逐漸建立,慢慢鬆了一口氣,開始感受到被理解的安心,甚至能說出從未對他人提起的心事。
然而,另一種擔憂悄然浮現:「我會不會變得太依賴心理師?」如果有一天「結案」了,心情會不會掉回谷底?遇到困難時,沒有心理師陪伴怎麼辦?這段關係終將結束,我會不會比從前更加痛苦?
或者,你的伴侶正在接受諮商,而你擔心:「他會不會過度『相信』心理師的話?如果他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呢?」
今天,我們就從「諮商的目標」與「對依賴的擔心」這兩個方向來聊聊。
一、諮商的目標:培養自我支持的能力
當我們進入諮商室,可能帶著困惑與傷痛,甚至不確定自己真正的困擾是什麼。心理師不會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,而是幫助你覺察那些糾結的情緒、未曾正視的傷口,甚至是你對自己的誤解。這些新的理解,是改變的第一步。
但諮商的目標不只是「看見」,而是幫助你找到「支撐自己」的方法。心理師會陪伴你,協助你發展自己的資源,無論是更有效的情緒調節、人際界線,還是與內在脆弱相處的方式。
在這個過程中,你會發現,原本只能在心理師面前說出的話,開始能對自己說;原本只能在諮商室裡感受到的安全感,開始內化。最終,你將學會「為自己」做決定,在生活的變化中穩穩站立。
心理諮商的本質,不是讓你依賴,而是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,並穩穩地走下去。
二、對依賴的擔心:你比自己想像得更有力量
有些人會擔心:「那是因為現在有諮商,我才做得到!」或害怕一旦諮商結束,自己會無法獨立面對挑戰。
但其實,你遠比自己想像得更有力量!諮商的改變,不是心理師「給了你」什麼,而是來自你的努力——願意嘗試、願意思考、願意為自己踏出一步。心理師只是提供支持與陪伴,真正走出改變的人,一直是你自己。
當然,帶著傷痕來到心理師面前時,我們會在這段穩定的關係中感到安全,這種「依附」是正常的,也是療癒的一部分。但隨著時間推移,你會發現,自己逐漸站穩腳步,原本需要依賴的地方,慢慢變成自己能夠承接的力量。
三、讓心理師成為你的嚮導,找到自己的方向
心理諮商就像一場心靈旅程,心理師是旅途中的嚮導,在你迷惘時提供穩定的支持,陪伴你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但這趟旅程的主角,始終是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