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諮商室裡,我發現許多來談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困境——明明知道自己想前進,也正努力走在路上,卻總是頻頻回頭,卡在某些過去的經驗裡。能看見眼前的風景,但理想的遠方卻難以凝視,更難專心踏穩當下的腳步。
那樣的狀態,就像騎車或開車時,習慣性地一直看後照鏡。不是沒有在看前面,而是總忍不住回頭確認:後面有沒有車?會不會有人突然逼近?一旦察覺有人在後頭,整個人就緊張得不得了。
諮商室裡,我在很多來談者的生命中,看見這樣的模式早已滲進日常與選擇裡——不論外在走得多快,內心卻總在「回頭」。
有些人放不下曾經的失敗、羞恥與遺憾;有些人則被過去的評價與聲音追趕著:「你不夠好」、「你一定又會搞砸」、「你這樣別人會怎麼看你?」即使理智知道自己有能力、有方向,也已經和過去拉開距離,內在卻還是反覆提醒自己:「不能太快,不能大意,不能被追上。」
他們不是沒有目標,也不是不夠努力,而是那些過去的經驗成了一面無形的後照鏡,不斷映照著危險、批評與失控的可能。他們在逃的是那些傷口與恐懼,但在逃的過程裡,不知不覺也丟了現在的穩定、自信,甚至對未來的渴望也逐漸模糊。
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驗——總是在意後方、難以安心走路,也許你正在對某段未被理解或修復的經歷發出求救的訊號。這不是你的問題,也不是你不夠堅強,而是有些過去的重量,真的太沉重了。
在心理諮商裡,你不用一個人背著這些走。心理師會陪著你一起看清楚,那些追趕著你的,是什麼;一起練習,不再只靠回頭來確保安全,而是慢慢相信:你可以穩穩地往前走。
願我們不再只是逃,而是真正走在自己心之所向的路上。